研究生期间,实验做得不多,文献却读了很多。也许老板也发现我属于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干脆让我做个文献阅读器。从研究一年级到现在,每当老板脑子里出一个想法,出几个关键词,下一步就是给我查阅整理文献。前后看的文献应该不少于三四百篇。我估计把每个方向单拿出来写一个中文综述几乎就够了。有些人可能会问,你对文献有何看法,尤其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再看中文博士论文,再看英文综述,再看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一行的基本术语、基本参数和常用的制备和表达方法。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近年来,其**章的前言或介绍中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因为它将更详细地介绍该领域的背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经常提到国内外在该领域做得更好的几个研究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一个脉络可以通过阅读更清晰地理清。英语综述,尤其是那种invitedpaper或发表在高处if这一领域的牛人经常在期刊上写作。对此要精读,分析其文章的结构,特别是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仔细阅读一篇好的英语综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还可以学习许多真实的英语表达。**,找到并阅读相关的英语文献来阅读你自己的主题。现在各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都比较齐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手段获取文献。因此,获取文献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检查什么样的文献,如何阅读和整理文献。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我们需要以下四种英语文献: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研究小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他们的方向往往代表着当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中的文献可以把握当前的研究重点。有人可能会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是在ISI检索这个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样你会找到很多文献,然后使用它们ISI的refine功能,你可以看到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原则上,发表论文数量更多的人和研究小组是这个行业更重要的。另一种方法是首先了解该领域的大型国际会议,然后登录会议组织者的网站,通常可以看到会议invitedspeaker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这个名字一般都是在这个行业有头有脸的人物,呵呵3。文章引用次数高。一般来说,引用次数高(如果不是靠自引堆)的文章都是经典文章,要么思路好,要么材料性能好,文笔应该不错。多读这样的文章,体验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4.**,当你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准备写论文时,你需要阅读文献。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改进原材料,还是创造新的材料或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或计算方法。在澄清了这一点之后,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文献。通常,当你找到一篇类似于你研究方向的文章时,通过ISI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引用它的文献,从而建立一棵文献树,获取更多的信息。我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适合那些有大量未读文献的人。只关心三点:文章前言的**一部分(一般来说,这部分是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文章中的图表(提出的表达方法和性能变化)和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如果所有的精读都相信工作量不小。我的观点是尽可能用50个字来总结文章。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比如提高一定的性能或者提出一定的方法)+表征手段(比如XRD,IR,TEM等)+主要结论(如产品性能)。当你用这种方法总结和整理几十篇文献时,你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理解,然后根据你的笔记对文献进行分类。当你需要解释和引用论文时,回头仔细阅读。我认为这将大大提**率。外文文献网站有哪些。